PPT的认知风格

作者:  //  2012 年 2 月 28 日  //  PowerPoint  //  2 个评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为什么需要使用PPT,尤其是演示时要用PPT和投影仪?不使用会怎样?这个基本是不会有很多人去思考的一个问题。如果有答案的话,可能多半都是:因为别人都在用,在不知不觉中PPT已经成为了我们演示的默认工具。可是殊不知,它也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们讲述的思维和展示方式。比如说,我们都知道要用缩进的格式来展现主题,要用一些可爱的图片避免枯燥……并进而衍生出了PPT相关的行业、网站等,不知不觉中使我们产生了工具崇拜(Product Endorsement),而且中毒非常之深。

当我们继续询问自己:PPT演示是我们最好的表达方式吗?爱德华·罗尔夫·塔夫特Edward R. Tufte 在《The cognitive style of powerpoing》一书中给出了答案。首先,从PPT的特点开始讲起:

低分辨率
  • 电脑屏幕相比纸张:给人眼脑系统以剧烈的视觉刺激。
  • 每张幻灯片的资料很少,需要很多的幻灯片。
  • 很难理解上下文和结论间的关系。
计算机程序

The cognitive style of powerpoing

  • 深层次的结构,稀释思想更为复杂和现实的多元因果模型.
    1. 项目符号列表通常过于笼统;
    2. 要点偏离隐含的重要关系。
  • 生硬的顺序
  • 嵌套
  • 一个短线就是一段时间

我们大多数的PPT都是这种格式,中毒可谓不浅 :cry:  

市场营销
  • 只有宣传,没有分析
  • 注重形式而非内容
  • 极具误导
  • 口号思维
  • 快节奏
  • 品牌
  • 夸大
  • 市场伦理
  • PowerPoint是主讲者导向,而非面向内容和观众。

该书指出:幻灯片和电脑屏幕的各种默认设置及机能限制,使我们传输的信息极度失真,在某些需要严谨思维的领域,幻灯片是一种非常不可靠的工具。PowerPoint稀释了演示者的思维,让人进入“bullet point”式的思维。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,严重地简化了现实。Edward尖刻的说PPT这种形式,只是对于10%最没有能力的人有好处,因为PPT会协助其完成:获得共同认知、组织泛泛而谈、视觉检索资料、演示幻灯。而对10%最有能力的人而言,演讲效果不会产生什么影响,因为他们有很强大的信息储备,自我意识,自己分析的一套风格…

总结:

PPT这种非连续性、单向性的、低信息量、重形式而非内容的展现形式有益于闪存卡式的记忆 ,而不适用于:比较、链接、说明。因为短时记忆空间的有关证据显示:常规的视觉推理工程更有效。尤其是在教学中不应该大量使用PPT的形式。因为教学的核心理念是:解释、推理、找问题,质疑、内容、是权威可信,不是自以为是的威权主义,而这与PPT的认知风格相违背。

替代方案:

在没有更好的替代软件出现之前,倒是有一些补救方案。比如用竖版的PPT(文件-页面设置-纵向)、在黑板上讲、分发纸张讲义(这将有助于提供一个永久性的复查记录)…

关于作者

Ms Office爱好者,仅仅就是一个懂得高效偷懒的伙计,但绝对不是属于Office软件的骨灰级玩家,相对注重实用。比较热衷数据可视化,当然这个爱好中忒注重视觉的部分,和我的工作基本无关,但就是喜欢。

查看所有 的文章

2 个评论 来自 "PPT的认知风格"

  1. 杨天颖GaryYang 2012 年 3 月 16 日 上午 8:40 ·

    杜龙老师,您这篇文章真好!受教了!

  2. 演绎生动 2012 年 3 月 16 日 上午 9:30 ·

    谢谢 @杨天颖GaryYang 老师,其实大部分内容是Edward R. Tufte的,我只是摘录和转述了一下 [呵呵]

留下您的评论

您必须 方可发表评论。